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

捨得放下

退休二年的生活給自己最大心境改變是放下了許多「求得」的心思,也因此少去不少罣礙,多少能體會心經中『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』的意境,人到無求心自寬。

「捨得」可釋為捨棄對「得」的執迷,捨去所得,捨棄求得。活在當今滿是誘惑的世間裡,在功名、利祿和福壽的殷勤招手下,大多數的人都難脫「貪於有得,嗔於無得,癡於所得」的桎梏,而致「得」生煩惱,困其一生,美國總統尼克森即因不捨寶座,寫下白宮水門醜聞的一章;法老王渴求富貴永生而築金字塔,卻淪為後世盜墓者的最愛,最後仍是寶去塔空;持著高價股票不肯脫手,大多的結局是怨嘆「站過高點」;迷戀升等升官,上演造謠攻訐的歹戲,只會失去好友並被人唾棄。佛家六度修行的首項是為布施,即在此理。如能視世間只是「竹影掃階塵不起,月穿潭底水無痕」,當可悟出人生本無增減也無生滅的智慧,降伏求得的心,弘發捨得的心。得與失本如錢幣的兩面,不論那面向上,它的價值是一樣的,常言「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」,即叫人不要執迷在得失之中;人到無求品自高,如能體悟「得也無得,無得也得」,當可解脫人生八苦中的求不得苦。

「放下」可釋為放掉對「下」的卑視,上上下下,人生世態;放物下身,放念下心,沒了負擔,身心自然輕鬆。然而人帶著責任來世,總要提起扁擔,只是提起放下應隨順因緣,勉強提起不放,只會勞之筋骨,無助於成就天降之大任,時提則提,時放則放,提放而不失其時,才能舒卷自如,自由自在,無所罣礙。成事在因緣,凡事盡心盡力後,就不要再去計較得失,好壞或成敗,對讚賞或嘲諷都應持著「風來疏林,風過而竹不留聲;雁度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」的心境來承納,放下期盼或排斥,事來心始現,事去心隨空,貨比三家買單後,就該放下求証價實的念頭,何必自尋懊惱。執迷而放不下最易心生負擔;放不下自尊,千錯萬錯我沒錯,只會拉長人際間的距離。執迷自己的理念,在「千方百計我的好」的框架裡,必將善言難到,良計不來。月盈則虧,日中則斜,百花爭艷悲落花,落花無爭笑百花,放下被後浪超越的鬱卒,人生本就上下無常,居上位不驕,居下位不憂,才是正道。股市的贏家往往是敢於虧也放空的ㄧ群,種子在手芽不生,放它下土花自開,如能心悟「放下無失,失在不放」,當可脫離人生八苦中的愛別離苦。

捨得和放下看似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只是有情世間的許多情境,讓人執迷而捨不得和放不下,難脫「患得患失,欲縱又擒」的困擾。擺脫這些困擾惟賴智慧的成長,而這智慧絕非心想即得或一蹴即得,也不是只靠聽講道或讀書籍就能悟得,而是在不斷的「放下又提,捨得有悔」的內心交戰下,經朝磨暮煉的精進修行後,才能開悟得之,就像學習騎車,沒有一上車就會騎,沒教課書可讀,也沒訓練班可上,全賴摔倒爬起再騎的不斷嚐試,至到領悟騎車中平衡竅門的那一刻,就可隨心所欲地騎在車上,這就是開悟得智,修行捨得放下也同此理,不要以沒有慧根或「試了!但沒辦法做到」為藉口,只要勤修下山之道,就不會憂於下山難而怯登高山。逃避不是捨得放下,躲的了一時,逃不了一世,應該承擔的要勇敢地去面對它,放下棄之不顧並不能解除心中的負擔。

身處滾滾紅塵之中,做到萬籟俱寂的捨得放下是為甚難,但捨得放下存乎一心,只要得之隨緣,得所該得,做到「不無厭貪得,不隨波逐得,不懊惱無得,不執迷持得,沒有放不下的包袱」的四不一沒有,也就能「捨得放下空ㄧ身,輕鬆無慮度ㄧ生」。